开展活动700余次,惠及各族群众5000余人次,玉屏自治县北门桥社区—— 志愿服务矩阵构建社区治理新范式
(图片来源:玉屏微组工)
调解物业纠纷、为孤寡老人清洗床上用品、提供就业信息……在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北门桥社区,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身穿红马甲,穿梭在大街小巷内,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他们就是由社区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社工和居民志愿者组成的“罗姐来帮忙”志愿服务队。
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北门桥社区为前沿实践阵地,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创新模式,有效整合了涵盖汉族、侗族、苗族等多民族的86名志愿者力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融入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创新构建“罗姐来帮忙”志愿服务矩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用温暖行动书写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动人篇章。
五维服务体系
构筑民族团结连心桥
为什么要组建“罗姐来帮忙”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志愿服务队”)?这还得从北门桥社区面临的复杂形势说起。
北门桥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老旧小区、安置区、商业区交织,人口流动频繁,物业纠纷、环境脏乱、公共设施老化等问题长期困扰当地群众。
“二十三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我清楚地知道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堵点在哪里。”北门桥社区党支部书记罗菊平坦言,目前,社区内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的生活支持与情感关怀需求持续增长。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志愿服务队创新构建了“日常关爱—应急响应—能力培养—综合保障—矛盾调解”的五维服务体系,精准对接各族群众多元化需求,为社区内群众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服务。
志愿服务队专门成立了“罗姐帮帮团”,为23户独居老人提供“一对一”贴心生活照料。无论是日常的嘘寒问暖,还是帮忙采购生活物资,“罗姐帮帮团”始终陪伴在老人身边,累计代购生活物资达1200余件,让独居老人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志愿服务队还组建了“罗姐平安行”巡逻队,志愿者们不辞辛劳,开展治安巡逻80余次,仔细排查安全隐患35处,有效维护了社区的安全稳定,为各族群众营造了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同时,志愿服务队还设立了“罗姐最前线”政策宣讲队,深入社区各个角落,举办宣讲会12场,覆盖各族群众2000余人。
自2024年5月成立以来,志愿服务队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累计解决民生问题300余件,成为群众口中“有温度、有速度、有力度”的“贴心人”。
“五单闭环”机制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手机一点,商业步行街管道漏水问题当天就解决了!”谈及志愿服务队,市民马慧蓉赞不绝口。
志愿服务队建立了“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团队接单—居民评单—成效晒单”的全流程服务闭环机制,实现了社区治理的精准化、高效化,充分激发了各族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民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
线上,志愿服务队依托“罗姐云服务”平台,畅通居民诉求表达渠道。自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处理居民诉求89件,满意度高达97%。居民通过平台反映问题,平台迅速派单,志愿服务团队及时接单处理,最后由居民进行评价,确保每一个诉求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线下,志愿服务队打造“爱心积分超市”,以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物资的方式,激励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兑换物资,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感,还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区氛围。
在就业服务方面,为17名大学生量身定制职业规划,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帮助他们实现本地就业,切实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志愿服务队还联合非遗工坊开展技艺培训,邀请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传授传统手工艺制作技巧,带动当地12名妇女实现居家就业,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增加了居民收入。
通过设立“罗姐信箱”,畅通居民意见反馈渠道,累计收集意见建议56条,协调解决就业、医疗等民生问题23件。
“罗姐说事儿”成为矛盾调解“金钥匙”。志愿服务队组建了由3名经验丰富的民族代表组成的调解队,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民族习俗、了解群众需求的优势,成功化解纠纷15起。在处理居民土地纠纷时,调解队创新工作方式,既尊重民族习俗,又坚持法律原则,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治理效能提升
画好团结奋斗同心圆
“过去小区内部厕所长期被周边商户和顾客使用,导致卫生环境脏乱、设施损坏频发;楼道堆积的杂物未及时清理的情况更是时常发生。自从有了‘罗姐来帮忙’,我们的小区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宏发铭都小区市民谭千和感触颇深。
罗菊平说,“罗姐”不代表志愿者都是女性,而是因为“罗姐”这个称呼让人感到很亲切,所以她们给志愿服务项目取名“罗姐来帮忙”。
及时解决群众反馈问题、化解矛盾纠纷、送货上门等200余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健康义诊、创文宣传、政策宣传等500余次……自2024年5月实施以来,“罗姐来帮忙”志愿服务矩阵累计开展活动700余次,惠及各族群众5000余人次。
“‘罗姐’们架起的不仅是服务桥,更是党心连民心的幸福桥。”罗菊平说。
通过“罗姐来帮忙”志愿服务矩阵的积极运作,社区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40%,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6%,社区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我们将持续深化‘罗姐来帮忙’品牌建设,以志愿服务为纽带,推动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中增进感情,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落地生根。”皂角坪街道党工委书记罗小燕表示,未来将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打造一个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美好社区。
如今,“罗姐来帮忙”志愿服务矩阵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在社区治理的舞台上绽放出民族团结进步的绚丽之花,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一审:孙源
二审:余仙仙
三审:audit3
终审:蒙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