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首个航空发动机制造厂遗址 天然山洞“别有洞天”
9月1日,在毕节市大方县羊场镇乌鸦洞前,中国空军航空委员会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旧址讲解员王品才难掩心中的激动:“这个乌鸦洞可不简单,它是我国首个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也是首台飞机发动机诞生地。”
(图片来源:大方发布)
1937年,中国空军能够投入作战的飞机不足300架,航空救国的呼声越来越高。当时的有关部门拟在昆明建厂,但筹备处几次被炸,只能另寻他处。1940年,在大定县(今大方县)考察选址后,决定在羊场坝(今羊场镇)的乌鸦洞建立中国空军航空委员会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以下简称“航发厂”)。
在乌鸦洞的二楼,墙壁上挂着航发厂第一任厂长李柏龄的老照片。当年,李柏龄专程前往美国招募留学生:“国内条件虽苦,但我们一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在他的感召下,李耀滋、钱学榘、曹友诚等一批留学生毅然决定回国效力。
乌鸦洞不仅是中国航空工业起步阶段的重要见证地,更留存着中共地下党在此开展革命活动的光辉史实。
1947年,航发厂共造了32台塞克隆G-105型1050马力航空发动机。工厂将两台发动机运送至昆明飞机场,安装在美国道格拉斯D-4型飞机上。经调试合格后,飞机顺利飞抵南京机场,宣告我国历史上第一批自制航空发动机生产成功。
1949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四十七师一四一团进抵羊场坝(今羊场镇),正式接管航发厂。1951年,航发厂迁往成都,建立国营411厂,为新中国航空事业继续作贡献。
如今,乌鸦洞没了机器轰鸣,但墙上的老照片、修缮后的厂房遗址,仍在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成为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先辈们那种“不服输、不放弃、敢创新”的精神,激励着大方人奋勇向前。
距乌鸦洞2公里外的清虚洞,曾是航发厂火电站、铸造厂所在地。如今,这里已华丽转身为乡村旅游热门打卡地,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坚持在保护原生态风貌的前提下,全力打造集观光、休闲、康养、露营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目的地,增添了新的发展动能。”景区负责人高梅介绍,公司打造的民宿一房难求,还带动周边群众开办民宿,共享发展红利。
一审:孙源
二审:缪富霞
三审:audit3
终审:audi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