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点赞
阅读
微博

凯里市网联会以数字技术助农增收

“这些葡萄要是卖不出去,烂在地里,一年辛苦就白费了。”——四十多岁的果农梁大哥摸着晶莹剔透的“水晶”葡萄,焦急地说道。

(图片来源:凯里统一战线)

盛夏八月,本应是喜悦的丰收季节,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炉山镇牌坊村大冲组的数十万斤优质葡萄却陷入滞销困境。凯里市网络人士联谊会(以下简称“网联会”)以数字技术为农产品打通销售渠道,架起了一座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身边的桥梁。

“乡亲们别着急,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凯里市网联会会长陈阳带领会员深入葡萄园,现场拍摄助农视频,并第一时间将视频发布至网络平台,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炉山镇大冲葡萄滞销问题,助力果农渡过销售难关。

面对农产品滞销难题,凯里市网联会充分发挥网络人士力量,创新采用“真情推介+品质展览”模式,精心制作系列助农短视频,视频不仅展示了农产品品质,更传递了农民的真实情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共鸣。

“看到老人家期盼的眼神,我们必须帮一把!”网友的留言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最让果农们感动的是,不少网友特意驱车前来采购。“看到视频里果农的手,就想起我的父亲。”专程从凯里市区赶来的吴女士一口气买了50斤,“既吃到新鲜葡萄,又能帮到他们,太值了!”

据统计,通过短视频助农行动,大冲组已销售葡萄3万余斤,帮助农户增收5万余元。凯里市网联会的助农行动不仅限于炉山镇的葡萄,还覆盖了凯里市多个乡镇的特色农产品。此外,凯里市网联会还借助短视频平台,以视频传递乡土故事,持续为凯里市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截至目前,凯里市网联会已帮助销售农特产品近10万斤,销售金额超2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出村难、变现慢”的难题。除了线上短视频推广,凯里市网联会还积极构建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充分彰显了新时代网络人士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本报记者 杜再江 通讯员 黄雪梅

一审:孙源

二审:缪富霞

三审:audit3

终审:audi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