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点赞
阅读
微博

黔南州委党校—— 铸牢同心之魂 凝聚奋进之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教育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中共黔南州委党校(黔南行政学院、黔南州社会主义学院、中共黔南州委讲师团)充分发挥理论研究主阵地、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锤炼干部党性大熔炉作用,坚守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党校初心,把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和决策咨询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抓手,把培养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四个特别”要求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正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新要求,努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教育的典范。


聚力“九进”促联动

共谱民族团结新篇章


“受众在哪里,我就到哪里。”这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黔南州委党校民族宗教研究处处长樊敏多年来的坚持。2021年以来,依托黔南州委党校阵地与资源优势,樊敏运用讲授、案例、研讨、体验等多种方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学宣讲240余场,覆盖受众万余人次。

樊敏的实践,是黔南州委党校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九进”活动的缩影。

近年来,黔南州委党校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进支部、工会、课堂、处室、科研、宣讲、校刊、网站、帮扶”“九进”为创建主要载体,全方位聚力,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大家庭氛围。

黔南州委党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校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集中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内容,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反复研读学、结合实际学,确保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入脑入心。创新开展“好花红主题班会”,润物无声地让学员在学理论、悟思想、强党性中凝聚力量、增进共识。通过音乐舞蹈、诗词歌赋、快板小品等形式,进一步坚定“五个认同”,生动彰显了黔南新成效、党校新作为、干部新担当。

2023年以来,黔南州委党校共举办3期全州党校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师资培训班,培训200人(次)。近5年来,积极选派200人(次)教师到中央党校、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省委党校、省社院等院校培训。选派民宗处骨干教师组建“二人组”宣讲团队,开展“送宣上门”,打造行走的讲台。深入机关、高校、基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理论阐释、政策解读等工作;着力提升宣讲实效、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深入人心,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理论基础及教学、科研、宣讲基础。


聚合课堂强教育

凝聚各民族奋进力量


做好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贯彻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党培养领导干部的主阵地,黔南州委党校在提升党员干部做好民族工作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丰富的培训内容是做好干部培训的基础。黔南州委党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党校教学计划等培训内容,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占总课时量的31.87%。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进讲稿、进课堂、进头脑,让党员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创新打造“石榴籽讲坛”,不定期在“有形”的“石榴籽讲坛”组织开展宣传、宣讲、读书会活动;常态化在13个教室、3个报告厅、24个研讨室“无形”的“石榴籽讲坛”多元化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学习、研讨、培训,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用好现场教学则是做好干部培训的关键。黔南州委党校依托三都、荔波、平塘、福泉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以及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邓恩铭故居、黔南州民族博物馆等地开展现场教学,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形成专题教学课程、现场教学课程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专题,切实增强理论的说服力、亲和力、感染力。

提升教学能力则是培训目标。首批干部教育培训名师工作室在黔南州委党校建立,通过名师工作室带动、集体研讨备课、积极参赛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党校教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课题开发、研究,推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专题课程,不断提升教学业务水平。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黔南模式》等课程获省、州好课程、精品课、优质课等25项(次)。


聚集科研献良策

智力支撑民族地区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则需要各地立足自身实际,不断从实践中总结提炼,贡献智慧和力量,党校则是这其中的重要一环。

黔南州委党校牢牢把握党校“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的根本要求,致力于为提高教学质量、为党委和政府决策、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形成了“有制度、有队伍、有成果”的科研智库工作局面。

党校以调查研究为抓手,科研课题申报为契机,组织教师深入社区、乡镇、县直部门等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完成了《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色文化路径研究调查报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研究》等60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领域省州课题。承办了全省党校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研讨会。《民族事务治理研究评述》《家园重构视角下黔南州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家园感”营造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机理及实践路径研究》《少数民族古籍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研究》《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关于道教中国化的一点思考》等论文在相关研讨会上获奖。

“这些科研成果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了‘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建议进决策’的良性循环,呈现教研咨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支撑。”樊敏说。

把稳方向盘、铸牢“共同体”。黔南州委党校努力争当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模范,不断巩固各级各类党员干部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不断做强具有黔南特色的干部教育品牌、党性教育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及研究基地,逐步成为影响周边、辐射全国的民族地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目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干部和全体教职工、学员心中牢牢扎根,绘就民族团结进步生动画卷。

黔南州委党校先后被命名为黔南州、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机关,并挂牌贵州省、黔南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及研究基地,培育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传播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樊敏,为画好黔南最大同心圆,为黔南、贵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模范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书写了党校篇章、凝聚了奋进力量。

作者:旷光彪 陈 慧

编辑:侯天卫

校对:余仙仙

三审: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