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进路
□ 吴 桐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维系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促进民族发展的内在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近年来,贵州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方面多措并举,扎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完善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体制机制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各民族在文化认同基础上形成的共享、共通、共融的精神体系,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升华与实践。贵州始终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全省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得到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实施“四大文化工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3年以来,贵州通过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加快了多彩贵州文化强省的建设步伐。例如,创新打造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强化中华民族共有历史记忆,凝聚中华民族共同精神情感;创建“中国心学与世界”合作平台,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搭建沟通桥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苗族刺绣、侗族蜡染等不断做大做强;推出“人文山水·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用文物呈现贵州30万年历史画卷,至今已吸引了近200万人次观展。
创新文体赛事模式,打造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如榕江“村超”创新文旅体融合模式,截至2025年1月,国内各地超1300支球队来榕江“以球会友”,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同场竞技、互学共乐;侗族大歌、赣剧、川剧等470余个传统节目纷纷亮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4年榕江县GDP达104.96亿元,累计接待游客946.18万人次,新增文化旅游市场主体1850家,旅游综合收入108.03亿元,实现了“体育竞技——文化认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此外,贵州还陆续出现了“村BA”“村马”“村晚”“村T”等一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提供了更多承载中华文化的空间,拓宽了中华文化的传播范围,加深了贵州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贵州目前累计在崇山峻岭间建起3万多座桥梁,同时还创造了数十个“世界第一”,赢得“世界桥梁博物馆”美誉。这些“桥”生动展示着贵州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千年之变”,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凝结起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写照。
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真正落到实处,并内化于各族群众心中,必须形成一个宣教体系。贵州通过采取多领域、多层次、多样化的手段,积极探索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创新路径。
在党员干部教育方面,各级统战部、民宗委(局)等积极组织开展广泛多层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员干部宣讲教育活动。例如,在2024年5月至11月,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集中面向省直机关、省属高校、省管国有企业、各市(州)、部分区(县)开展了32场宣讲活动,覆盖党员干部人数总计7000余人,使广大党员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概念、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基本任务等有了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为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社会教育方面,由民族工作部门专家、高等院校师生等组建宣讲团,深入社区、村寨、学校、企业等开展多形式的基层宣传教育,深化了全省各族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认识。例如,2024年六盘水市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大篷车”,深入基层开展143场宣讲,覆盖群众23000余人。同时,贵州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省民族博物馆积极筹备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展现贵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将成为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
在学校教育方面,以新教材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重塑。2024年2月,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国家统编教材正式出版,教材首次以中华民族整体视角梳理从文明起源到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完整历史脉络。截至目前,贵州省43所院校均已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相关课程。
另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根本是重塑中华民族历史叙事,关键是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话语和理论体系。目前,《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贵州卷》已完成170余万字史料汇编工作,这是一部真正较为全面反映贵州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共建贵州、共筑中华的珍贵史料合集,能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和推广,既是有利于各族群众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贵州依据自身特点,制定实施方案,举办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如2021年12月印发《贵州省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方案》,以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重点,全面加强语言文字法治建设,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2024年3月印发《2024年民族地区“推普兴乡”行动实施方案》,采取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民族地区群众持续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此外,贵州省教育厅开展多场“同语同心·乡村振兴”贵州省“九+N”推普乡村行主题系列活动,加大了贵州民族地区、乡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2024年9月14日,第2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贵州省开幕式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召开,其间举办了全省语言文字主题成果等展览及《推普志愿者的光荣使命》等节目展演。另外,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每年定期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进一步壮大队伍力量,而且使得贵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深。
总之,贵州正不断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添砖加瓦,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奠定思想基础,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贵州力量。
(作者系贵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高端智库研究员、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副教授;本文系2024年度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思政背景下贵州省《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转自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