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中共黎平县委统战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抢抓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东风”,全面整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利用,由政府主导肇兴侗寨景区开发建设,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投入景区建设,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交相辉映的“画卷”。
围绕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乡村旅游业发展添砖加瓦。
黎平县推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向肇兴侗寨汇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寨环境、建设农特产品直播基地、修缮文化建筑,积极为当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添砖加瓦。2013至2015年,该县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75万元,其他资金130万元支持打造肇兴侗族文化展示中心,既增加了景区的文化内涵,也为外界了解民族文化提供了窗口。
在各级民宗部门的支持下,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对肇兴侗寨5座鼓楼进行维修,对100余栋特色民居实施改造提升,极大改善了肇兴侗寨的村容村貌,夯实了乡村旅游基础。据统计,2019年以来,该县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向肇兴镇集中投入681万元,精准实施15个民生项目。涵盖文旅融合、特色产业、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构建起立体化的发展矩阵。
立足民族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取得新成绩。
该县立足“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地这张名片,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黔东南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政策机遇,共创作演出大型剧目12个、小品100余个、歌舞晚会500台,并在演出过程中锤炼精品,向全国和世界大舞台迈进。有20多个节(剧)目、32人次先后获全国、省、州奖项,应邀到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演出100余场次。
2024年,该县组织参加“莫斯科阿卡贝拉”国际音乐节代表中国队荣获第三名。2025年1月,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新年戏曲晚会上,表演了《侗寨琴声》片段,获得高度认可。
创新文旅业态,推动文旅融合新突破。
该县采取“政府主导、民间主办、市场参与”的模式,整合资源,集中打造民族文化展示平台,推动民族节庆市场化、品牌化,形成了侗年、肇兴谷雨节、黄岗喊天节等一批文化旅游IP。以侗族大歌等非遗项目为核心,成功举办“中国(黔东南)国际民歌合唱节”,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依托“村歌”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歌带货,景区实地直播来自县内各乡镇的农特产品、非遗文创产品等,为游客提供乡村集市淘宝体验,吸引游客到侗寨听侗歌、品美食、看非遗、“蹦侗迪”等,全方位展示侗族瑰丽文化魅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肇兴侗寨开发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推广“非遗+研学”模式,肇兴侗寨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闲置资产打造餐饮特色示范店,带动脱贫户10人就业,实现营收96万元。
(转自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