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民族融合与乡村振兴和谐乐章
□ 本报记者 杜再江
“夫妻要同心,子女要有孝心,一个幸福和美的家庭,需要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方能万事兴。”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油迈瑶族乡的“百姓舞台”上,当地群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讲述身边人身边事,引导各族群众更加注重家庭美德教育。
自2024年以来,油迈瑶族乡以“百姓舞台+”为载体,积极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通过创新的形式和丰富的活动,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力量,不仅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推动了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实现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双赢”,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舞台”
走进油迈瑶族乡的福瑶社区广场,一座充满活力的百姓舞台映入眼帘。这里,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前沿阵地,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每逢周三,各族群众齐聚“百姓舞台”,用歌舞、戏剧等形式展示各民族文化。传统的歌舞表演、富有创意的民间艺术展示、同心同向的拔河竞技项目等轮番上演,各族群众不断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百姓舞台”自搭建以来,已开展民族歌舞汇演、民族服饰展示、长号唢呐鼓锣展演、拔河比赛、民族非遗文化展演等活动40余场。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民族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百姓舞台”成为了理论宣讲绝佳的阵地。
当地乡村干部走上“百姓舞台”,用通俗易懂的瑶语、布依语和生动形象的事例,用老百姓能听懂、能领会的家常话,深入浅出地宣传、讲解党的创新理论,让各族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发展方向,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2024年10月以来,油迈瑶族乡组建了9支宣讲队,累计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0余场次,让党的“好声音”传入百姓心中,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与此同时,“百姓舞台”还成为政策宣讲的有效载体。各族干部群众通过歌舞、小品、喜剧、拔河等形式,将社会保障、移风易俗等惠民政策演绎得生动鲜活,不断提高群众的认知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去年10月以来,当地党员干部通过“瑶语+国家通用语言”“布依语+国家通用语言”等双语宣传惠民政策20余场次。
民族团结与交融的“连心桥”
“百姓舞台”不仅是文化的展示平台,更是民族团结与交流的“连心桥”。在这里,各民族群众打破了地域和民族的界限,共同参与文化活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在布依族山歌争霸赛中,来自不同村寨的布依族歌手们齐聚“百姓舞台”,用悠扬的歌声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比赛现场,观众们不分民族,为每一位选手加油助威,气氛热烈而融洽。参赛的歌手们表示,能在“百姓舞台”展示布依族的山歌文化,感到非常自豪。关键是通过比赛,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加坚定了传承民族文化的决心。
除了文化活动,“百姓舞台”还成了各族群众交流生产生活经验的重要场所。在赶集日,舞台周边摆满了各种摊位,各族群众在这里买卖商品、交流信息,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点滴。
民族服饰老板韦朝庆告诉记者,2025年的第一天,正值油迈瑶族乡开市以来第11次赶集的日子,除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农产品集市更是热闹非凡。他当天光卖民族服饰就收入2000多元。他激动地说:“自从有了‘百姓舞台’和‘乡愁集市’,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做了。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卖出自己的农产品,还能结识很多其他民族的朋友,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关系越来越融洽。”
据统计,自“百姓舞台”搭建以来,油迈瑶族乡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明显提高,不同民族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民族团结的氛围日益浓厚。“百姓舞台”真正成了各族群众心中的“连心桥”,让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乡村振兴与发展的“助推器”
“百姓舞台+”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团结的进步,更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油迈瑶族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油迈瑶族乡将“百姓舞台”与国家3A级景区“山脊上的瑶寨”、网红地“海豚湾”等旅游资源相互串联,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每逢赶集日,“乡愁集市”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品尝到地道的民族美食。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当地的民宿、餐饮等服务业也蓬勃发展。许多村民纷纷开办民宿和农家乐,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我们销售的都是正宗本地黄牛,肉质鲜美,价格公道,每一场活动都能吸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一场可卖出20多头牛、10多头猪,我家每场活动宰杀两头牛都不够卖,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随着游客的增加,“乡愁集市”商户岑洪美的家庭收入也翻了几番,她高兴地说出了自己的生意经。
更为吸引人的,是油迈瑶族乡的“乡愁集市”还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观山望水景台和农耕体验区,让游客在品尝农家美食的同时,能够亲身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这种深度乡村漫游的体验,让游客从以往的短暂景点打卡转变为长时间的沉浸式游览。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油迈瑶族乡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将本地的芒果、板栗、油茶等农产品进行品牌化包装和销售。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将这些优质的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利用“百姓舞台”开展农产品展销活动,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据油迈瑶族乡乡长岑如礼介绍,在“百姓舞台+”模式的加持下,自2024年10月23日“乡愁集市”恢复以来,集市一场比一场热闹,商户数量也从最初的200多户增加到了现在的445户,吸引超过100万人次的游客进入景区游览,集市各类经营主体的总成交额超过1000余万元。“百姓舞台+”模式,已成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发展的“助推器”,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通过搭建‘百姓舞台+’平台,各族群众在文化交流中增进了团结,在团结奋进中推动了乡村的发展。”油迈瑶族乡党委书记宋禹廷表示,将继续深化“百姓舞台+”模式,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让这一平台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转自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