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
□ 贵州民族报全媒体记者 姚 辉
当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黔东南州榕江县城,“村超”球场久违的呐喊声、加油声再次响起,在楼宇间久久回荡……
7月26日,榕江“村超”赛事感恩重启。54岁的新疆“好巴郎”、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阿里木江·哈力克透过落地玻璃,看着街道的车水马龙,对榕江县如今的变化,十分感慨。
“记得第一次来支援时,还是满目疮痍。如今的榕江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真让人难以相信。”阿里木江说。
仅仅32天,曾被洪水肆虐的小城,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喧嚣,城市烟火气升腾不息。酒店行业恢复了97%,餐饮行业恢复94%……
榕江县迅速实现灾后重建,真正体现了民族团结奋进的伟大精神和重建家园的“中国速度”。
作为在毕节市生活了12年的“贵州老友”,阿里木江早把贵州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能见到他的身影。“贵州人民非常友好善良,我非常喜欢贵州。”阿里木江说。
第一次来榕江救援,阿里木江带来了20万元现金,了解到前线救援队伍就餐困难,当天就购买11头牛,送到后方忠诚镇灾后大食堂。
7月25日,阿里木江带上精心挑选的新疆石榴和甜瓜,辗转跨越5000多公里,再次抵达榕江县。
“石榴是吉祥和美好祝愿的象征,希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阿里木江的言语中充满坚定。
“村超”现场,阿力木江一入场就引发榕江群众阵阵欢呼:“欢迎恩人回来!榕江人民谢谢您。”大家奋力挥手,向阿力木江致谢。面对榕江群众的热情和感恩,他总是简单回应:“我只是做了一个公民应该做的,希望你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当下,榕江“村超”赛事中的全国赛、国际赛均提上日程。“‘村超’是民族文化交流展示的窗口,很开心能看到‘村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阿里木江说,“村超”不仅仅是民族团结的盛会,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能量场”。
当绚烂的烟花在“村超”球场上空精彩绽放,一幅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进步画卷正徐徐展开。
(转自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