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进路
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要深入挖掘乡村蕴含的特色文化资源,健全乡村文化人才体系,利用现代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一、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为乡村文化振兴打好坚实基础
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在“硬件”上下功夫,实现群众物质生活富足,更要在“软件”上持续发力,助推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实现群众精神生活富足。这就需要充分开发利用乡村蕴含的特色文化资源。
从物质文化层面来看,乡村有着大量传统村落、古建筑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等;从非物质文化层面来看,不同乡村蕴含着不同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这些特色的文化资源共同构筑支撑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就要在充分认识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依托当地乡村文化资源优势,深度挖掘乡村文化特色资源,走出一条富含当地特色的“小而精”“小而特”文旅一体化发展新路径,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品牌。不仅能够大量吸引外来游客,为当地农民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还能依托乡村文化培育文化自信心,有效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构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为乡村文化振兴培育建设主体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充分激活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要深刻认识群众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尤其将农民的需求和期盼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符合农民生活实际的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着力解决农民在文化需求方面的问题,让农民在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充分发挥人才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点。
第一,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全面振兴事业的自发性和自主性,鼓励支持群众自办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切实发挥农民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第二,不断健全和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和管理体系,实施“引才、育才、用才”策略,引导具备文化素养和文化经验的人才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中,补足完善乡村人才资源的储备以培育乡村文化建设主体,不断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唯有如此,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城返乡,为家乡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三、借助现代数字科技,为乡村文化振兴插上智慧翅膀
科技赋能乡村文化振兴要从实际出发,提升数字化水平,强化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水平,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方面,针对农村居民文化的需求未能得到较好满足,农村文化未能被发掘、被盘活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投入力度。在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文化表达方式,生动讲述乡村故事,全面提升乡村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在保护乡村文化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乡村文化的创新,系统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广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构建农民文化参与和传播的多元渠道。依托现代科技手段,深挖数字文化服务价值,重点建设数字图书馆等数字化文化服务平台,全面提升资源供给质量,健全数字服务运营保障体系,盘活乡村文化,使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得以保存、传播和利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现如今,通过深度挖掘、合理开发,乡村独具特色、意蕴深厚的特色文化资源逐渐走上“舞台”,如山水生态、农耕文化、特色产业、古镇古村、非遗体验等,这些都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禀赋。各地在推进乡村文化进程中要积极挖掘当地优秀的文化资源,融合现代科学技术,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才能避免“千村一面”,真正实现本土乡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旷光彪 陈 慧
编辑:侯天卫
校对:余仙仙
三审: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