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点赞
阅读
微博

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 李永皇 李国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重要意义。


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


血脉相融强调的是深厚的情感纽带和无法割舍的联系。从古至今,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血脉相融,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历史根基。血脉相融既是指血缘亲属关系,又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共同价值观。如果没有各民族的血脉相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就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正是因为各民族血脉能够相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骨肉相连、心心相印,长期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血脉的相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如汉朝昭君出塞、唐朝文成公主入藏等,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体现,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血脉相融,就是在这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在促进各民族血脉相融的同时又保持其文化的多样性,只有像涓涓细流汇成瀑布一样,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的价值观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中,为其不断增添活力、注入新的力量,形成一个更加稳固牢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携手共进迎接新的挑战,共建美好幸福的未来。


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实现国家统一、稳定和发展的关键。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但在这56个民族中却拥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信念有这样一种力量,它能够使人在黑暗中不断摸索,在失败中不放弃奋斗,在挫折中不忘记追求。信念可以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的成圣成贤之道,如若志不立,就如同无舵之舟、无衔之马;也可以是唐代诗人戴叔伦所描述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信念。诗人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


《说文解字·辵部》:“通,达也”,“通”本义为到达。相通就是指彼此沟通,互相通融。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各民族也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着,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在语言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兼收并蓄。如苗语的一些生活用语借用了汉语方言的一些词汇,汉语方言在词汇的发音上也受到苗语的影响,语言上的互鉴融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了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该县各中学组织学生在大课间跳“阿妹戚托”舞蹈,同时在重大节日,通过举办大型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手拉着手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共庆美好佳节,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心,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


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要素,各民族的经济不是孤立发展,而是紧紧依靠在一起。各民族经济只有紧紧相依在一起,才能形成一股强大力量,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其中“南水北调”缓解了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西气东输”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的质量;“青藏铁路”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西电东送”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紧张局面,同时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贵州省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光伏发电遍布贵州多个地区,贵州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两山”理念,在确保生态不被破坏的前提条件下,将阳光转变为绿色能源,既促进了贵州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又为其他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保障各城市用电的基本需求,增强国家整体实力,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


纽带是指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纽带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家庭,甚至是一个社会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对情感相亲有不同的理解,如孔子“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墨子的“兼爱”观,主张爱无差等;张载“民胞物与”的观念,都蕴含着大家血脉一体的理念。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同仇敌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捍卫了祖国领土完整。今天,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互帮互助、相亲相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情感上互相亲近,形成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坚强纽带。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在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作者单位分别系贵州省民族研究院、贵阳学院)

作者:旷光彪 陈 慧

编辑:侯天卫

校对:余仙仙

三审: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