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点赞
阅读
微博

创新农村区域经济管理路径的五个维度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村区域经济管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是激活农村发展潜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构建契合农村实际的区域经济管理路径需要从制度完善、产业融合、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等多维度入手,为农村繁荣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完善农村区域经济管理制度体系。有关部门要深入调研农村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区域特色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政策法规,明确土地流转、产业扶持、财政补贴等方面的细则。同时,优化管理体制,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让企业和农户能更便捷地开展经济活动。鼓励农民参与管理,发挥主体作用,增强管理的民主科学性。此外,还应建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政策执行及项目实施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评估农村区域经济管理成效,使制度体系有效运行。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深入挖掘农村资源禀赋,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筛选出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产品或手工艺品。利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或手工艺品生产作坊,增强特色产业规模化及标准化。大力推动农业和第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同时,依托农村自然风光和优秀民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实现产业互补。还可引入数字化技术,打造智慧农业、电商直播等新模式,激发产业融合活力。要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引导企业和农户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加强农村区域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引进。依托当地职业院校和农技推广站等平台,针对农村干部、返乡青年等群体开设经济管理、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等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定期举办培训班或开展田间课堂,提升本土人才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积极吸引外部人才流入,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创业扶持。搭建人才对接平台,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宣传农村发展机遇与前景,吸引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和农业技术专家。此外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设立专项人才发展基金支持创新。

强化科技创新在农村区域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政府应设立专项农业科技研发资金,鼓励科研机构及高校企业合作,针对农村生产实际需求开展科研项目攻关,如培育优良品种、研发高效肥料等。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投资,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通过举办培训班及现场示范等方式,将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传授给农户。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搭建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促进农产品线上销售。借助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指导农业生产。

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立专门的农村生态环保执法队伍,定期对农村水源、土壤、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构建污染源排查机制,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精准定位违规排污的企业或个人,依法严厉处罚。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如引导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开展种植中草药及森林康养旅游等特色项目。对运用生态种植养殖技术的企业和农户给予补贴,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举办环保主题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向村民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建设生态文化广场、宣传长廊等设施,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寻农村区域经济管理构建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实施当中,应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引进,鼓励科技创新应用,注重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多路径协同推进,使农村区域经济管理更加科学高效,进而显著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让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裕,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愿景。

(作者单位:中国共产党泰安市委员会党校)


作者:旷光彪 陈 慧

编辑:侯天卫

校对:余仙仙

三审: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