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点赞
阅读
微博

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方法论意蕴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中,居于其首的便是“产业兴旺”,这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同时又是百姓实现共同富裕、助推乡村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征程上,党建引领正如一面旗帜,为发展的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源源动力。乡村产业振兴也为基层党组织发展奠定经济基础,不断凝聚向心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赋能,同步发展。

一、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

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备。农村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是阻碍产业发展的主要“绊脚石”之一。人才队伍建设的不完备使乡村产业振兴缺乏有效后备力量保障,产业发展缺乏一定吸引力,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究其根本主要是党组织内部及引进的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培养体系仍不健全。多数基层的乡村人才培养渠道仅仅局限于市(县)或乡镇(街道)组织的短期人才培训活动,这类培训活动的培训方式大多以会议为主,教学内容更为宽泛,无法满足每个地区乃至每位村民的实际需求,实用性较低。此外,乡村的基础设施相较于城市而言较为落后,教育医疗等资源相对匮乏,在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时,往往会因相关资源配置落实不到位而缺乏吸引力,引入人才无法真正扎根基层。

产业发展同质化严重。在乡村产业规划方面,个别基层党组织、未做到充分考虑本地资源优势及市场竞争力,也未能够及时对产业发展前景作出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沿用现成的发展机制与发展模式,使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出现同质化现象,最终导致本地区乡村产业的种植成果打折扣,不仅消耗人力物力,更对乡村的耕种积极性造成严重打击,降低了群众对产业发展的期望。

二、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模式

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强化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重要一环。强化党组织建设可以从不断创新党组织的形式入手,比如为农村合作社及地方农业企业建立党支部以及党小组,从而通过党组织的形式助力产业发展。同时,各地区党组织也可形成联合联建,彼此之间资源共享,分享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党建工作经验,实现跨区域整合,进一步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集群。除此之外,还需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建设,使服务企业的基层党组织人才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市场的发展前景及竞争力,及时了解上级扶持政策,广泛学习其他地区乡村产业技术技能,充分听取本地群众内心想法,进一步实现本地乡村产业振兴长远目标。

持续加强基层人才培训。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强基层人才的培训,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资源,注入新鲜活力。“先富带后富”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同样是探索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高效模式之一。目前各个地区不断推动实施“头雁工程”,通过优先选拔一批懂技术,懂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再在地方党组织的带领和推动下,进一步成为了本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带头人既可以是城市返乡的高学历人才,同时也可以选择在本地区企业负责人,还可以是从事互联网电商服务的新兴行业者。由各地政府为第一批致富带头人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与技术培训业务,帮助他们优先解决其在各自领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进而促使其不断实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后续由带头人们通过“传—帮—带”的形式,逐渐带动农户们实现共同致富。“头雁工程”的推广也能够逐渐吸引一批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在乡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完善机制推动创新发展。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不断构建更为系统化的体制机制。从政策倾斜、考核评价与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实现发展成果最大化。在政策倾斜方面,可通过建立涉农资金整合清单,使乡村振兴扶持资金向农业产业与村集体经济倾斜,由政府与银行机构等部门合作推进“党建+金融”的全新服务模式,不断解决群众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在考核评价方面,可以做到将乡村产业振兴成果纳入基层党组织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当中,由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负责人,将产业发展成果纳入书记抓党建述职报告当中,形成产业项目发展动态评估体系。此外,也可激励党员干部主动参与并服务于企业党建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通基层审批“最后一公里”,再由企业对其进行打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年终评优评先参考材料当中,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服务热情与参与主动性。而在宣传引导方面,地方党组织还需不断挖掘与本地区优势产业相关的产业振兴经验,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吸纳其优秀发展做法,进而将其转化为自身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举措,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市域内也可定期组织召开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座谈会,邀请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中表现优异地区的党组织负责人或致富带头人到场宣讲,共同分享经验做法,切实促进各地区党组织经验交流互鉴。

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以组织优势激活发展动能,既是筑牢共同富裕根基的实践路径,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引擎,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只有不断强化党组织建设工作,持续加强基层人才培训,完善机制推动创新发展,才能充分释放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乡村产业振兴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铁岭县委党校)


编辑:陈灵菊

二审:余仙仙

三审:朱江

作者:旷光彪 陈 慧

编辑:侯天卫

校对:余仙仙

三审: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