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点赞
阅读
微博

全链升级“链”动黔货出山 贵州山地农业奏响现代化“变奏曲”

立足山地特色资源禀赋,贵州近年来以政策赋能、科技驱动和全产业链布局为引擎,推动辣椒、刺梨、玫瑰等“土特产”从田间地头走向产业高地,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共生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在遵义市新蒲新区中国辣椒城,交易热潮与生产车间的高效运转交相辉映。遵义德庄食品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以日产16吨的产能,将遵义朝天椒的香辣风味转化为火锅底料、复合调味品等高附加值商品,年产能达5000吨。作为全国辣椒种植面积最大省份,贵州依托300余家规模化加工企业,深耕辣椒萃取、精深加工,研发出辣椒酱、辣椒油等10大类200余种产品,让“中国辣椒之都”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距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古城30公里的蕉溪镇郎洞村,玫瑰花产业正以“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模式释放生态红利。依托甘溪大坝玫瑰花田园综合体,该村建成集温室、冷库、花坊于一体的加工厂,生产玫瑰护肤品、烘焙糕点、果酱等30余种产品,通过“鲜花—干花—衍生品”三级加工体系,使玫瑰花附加值提升,玫瑰花产业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美丽产业。

在贵州刺梨产业版图中,技术创新正推动山野果实现价值跃升。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刺梨为原料,研发出气泡饮、SOD口服液、清嘴含片等10余款产品,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0%,省外市场增幅达30%,更远销老挝万象,开设全省首家海外展销店。从山野到国际,刺梨身价翻了数十倍,成为贵州生态产业“出山入海”的生动注脚。

当前,贵州以全产业链升级为“金笔”,在山地农业现代化答卷上挥毫泼墨:辣椒淬炼出香辣经济,刺梨“榨”出生态价值,茶叶沏出品牌新韵,12个农业特色产业加工转化率显著提升,让“土特产”身价翻番。从田间地头到国际市场,贵州以科技为链、生态为底、品牌为旗,将山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现代化图景正徐徐展开。


编辑:侯天卫

二审:余仙仙

三审:朱江

作者:旷光彪 陈 慧

编辑:侯天卫

校对:余仙仙

三审: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