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喊累,没有人退场”
□ 本报记者 杨文静 缪富霞
“注意安全,要平平安安的。”这句朴素的话语,这段时间以来常常挂在榕江人梁英的嘴边。无论是对街坊邻居,还是对面孔陌生的救援队员,她都一遍遍重复着,声音不大,却充满了最真挚的祈愿。
6月24日,榕江县城遭遇特大洪水,洪水肆虐,吞噬街道,冲毁家园。警报声刺破雨幕,一遍遍在县城上空回响,催促着人们撤离,撤离,撤离。家住榕江县城的梁英随着人流被转移到了安全高地,身体暂时无恙,心却比那持续不断的警报声更加焦灼翻腾。
“丈夫和孩子,都在一线岗位上啊!断电、断信号,整整三天,音讯全无……”回忆那揪心的失联时刻,梁英转过头去,哽咽堵住了喉咙。那三天,每一刻都是煎熬,每一秒都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
6月26日,当通讯信号重新连接,亲人的声音终于传来,梁英那颗悬着的心才轰然落地。短暂的安心后,她没有片刻停歇。简单清理了自家被洪水浸泡得面目全非的屋子,便从县城前往忠诚镇合约食堂帮忙,那是一个为救援人员及当地群众提供一日三餐的后勤伙食保障点。
“看着全国各地的支援队伍陆陆续续前来支援,作为榕江本地人,我也想尽一份力。”梁英说。在这里,许多“梁英”如潮水般涌来,他们是扔下锄头赶来的村民、关了店铺的个体商户,是步履蹒跚却坚持择菜的阿婆,是手脚麻利挥汗如雨的“00”后……他们将家园倾覆的悲伤深深埋藏,化作无声的力量,与全国涌来的救援力量并肩,为重建家园努力着、奋斗着。
“洪水能冲垮我们的房子,冲走我们的家当,却冲不垮榕江人的心。”这心声,是食堂里所有人的信念。十几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洗菜、切配、烹煮、装盒……没有人喊累,没有人退场。大家众志成城点燃了不熄的灶火,将满腔的热血、干劲、感恩化作一份份热气腾腾的餐食,送到抗洪救灾一线人员手中。
当“主干道清淤接近尾声”“街边店铺陆续点亮灯火”“路口阿婆的西瓜摊又支起来了”等消息一一传来,梁英停下手中的活计,百感交集。泪水悄然滑落,这一次,不再是无助的苦涩,而是希望的甘甜。
(转自数字报)